6165金沙总站建设投资公司中标3万余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发布时间 :2023-11-15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过去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谣,道尽了盐碱地曾经的贫瘠。土壤表层易溶性盐分常年积累带来的土壤板结,成为盐碱地“顽疾”,让盐碱地被贴上“不毛之地”的标签。但以科技为犁,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组合拳”,曾经贫瘠和荒芜的土地也可以焕发新生。
    近日,6165金沙总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联合体方式成功中标东营市河口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EPC)项目,项目拟对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义和镇、新户镇共计约3.14万亩盐碱耕地进行改造提升。该项目是建设投资公司中标的第一个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万亩“荒碱滩”将变身“米粮仓”,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6165金沙总站持续发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落地实践中彰显国企担当。通过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土壤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与中科院团队共建东营市黄三角生物遗传与分子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着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有效提高黄河流域盐碱地利用效率;入选山东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山东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持续为盐碱地综合利用聚智聚力。从科技研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落地利用,6165金沙总站创新探索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形成优势产品,增强服务能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盐碱地约700万亩,充分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是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6165金沙总站将持续深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深入挖掘盐碱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扛起农业大省的国企担当,在黄河三角洲的大地上书写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